這是一件和感情無關,卻比感情還沉重的尋人案件。
那天她走進辦公室,遞給我一張泛黃的畢業照,上面有個男人抱著一個小女孩——她說,那是她爸爸,照片是她最後的記憶。
她今年三十出頭,爸爸在她國小三年級那年離家,從此音訊全無。媽媽說他是拋家棄女的壞人,家族裡也沒人再提起過這個名字。
「但我一直記得他抱我那天,是我人生第一次得獎,那時他很開心。」
她輕聲說,「我不恨他,只是想知道他還活著嗎?他是不是…也有偷偷想過我?」
我們接下這個案子後,開始從民間住址資料、戶籍遷移紀錄、社群蹤跡、舊工作紀錄一一排查。老實說,25年的空白,並不好查——沒有手機號碼、沒有身分證影本,甚至連原來的戶籍地早就註銷。
但我們沒放棄,因為這類尋人案,找到的從來不只是人,而是一段沒說完的情感。
三週後,在一個南部小鎮的中藥房裡,我們找到了那個男人。瘦了、老了,語氣很平靜,但一聽到女兒的名字,眼眶瞬間紅了。
「我…以為她恨我一輩子了。」
我們沒多問當年的故事,只確認他願意留下聯絡方式,讓女兒決定下一步。
那天我們把訊息帶回給她,她看著地址跟電話,哭了。不是歇斯底里那種,是釋懷的、安靜的眼淚。
她說:「我不一定會去找他。但我知道他還活著,這就夠了。」
人這一生,不是每段關係都要結果圓滿,但有些失聯的牽掛,找到,就能讓一個人重新好好生活下去。